天启帝昨天饮用了霍维华进献的灵露饮之后,感觉大好,今天却又没有什么作用了。魏忠贤怕出意外,时刻守在天启身边,只是抽空出去了一会,把他的党羽头目都召集起来,让他们这几天招子放亮一点,随时听候调遣。
这个时候,内外大权全归于魏忠贤,太监除王体乾等人外,还有李朝庆、王朝辅、孙进、王国泰、梁栋等三十余人,做左右拥护。外廷文臣有崔呈秀、田吉、吴淳夫、李夔龙、倪文焕主谋议,称为“五虎”;武臣则有田尔耕、许显纯、孙云鹤、杨寰、崔应元主杀戮,称为“五彪”。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、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,称为“十狗”。还有一些又排在他们下面的虾兵蟹将,有“十孩儿”、“四十孙”等名号,不可胜数。
这个时候的内阁四人,首辅黄立极,黄立极、施凤来、张瑞图和李国普。除了李国普稍微好一点,其余三人都是魏忠贤的马仔,人称“魏氏内阁”。
天启依然躺在软塌上,对魏忠贤说:“大伴,今天身体不豫,没有上朝,让臣工们有事就呈了奏折上来,你帮我看看吧。”
魏忠贤说:“微臣遵命。”
魏忠贤并不识字,让一个小太监过来给他念,他一边处理奏折,一边拣紧要的向天启帝汇报奏折的内容,天启帝听了两个就说“你自己处理吧,反正你都能处理好的”。
大臣们上来的奏折都是经过内阁票拟的,就是说,黄立极四人已经拿出了初步意见,并且写好了批复,如果皇帝同意,用朱砂笔打个勾,就可以下旨了。
黄立极每次代替天启票拟的时候,开头不是写:“朕以为。。。”,而是写:“朕和厂臣。。”,厂臣就是魏忠贤,他统管东厂和北镇抚司。
黄立极敢这么做,因为他知道他这么写,魏忠贤能看得到,而且天启帝不会生气。
过了一会,魏忠贤故意“咦”了一声,皇上微微睁开了眼,问:“怎么了?”
魏忠贤造作的说:“这封奏折,臣不知该如何处理?”
“什么内容?”
魏忠贤说:“是顺天府丞刘志选、御史梁梦环联名上书,举报国丈太康伯张国纪纵奴犯法,还有。。。还有。。。呃”
天启看魏忠贤犹犹豫豫,就问:“还有什么,但说无妨。”
魏忠贤像是下了决心,说:“最后一句说:毋令人訾及丹山之穴,蓝田之种。”
魏忠贤并不识字,但是他记性好,这句话就是他记下来的。文化人骂人不吐脏字,这句话是说张皇后并不是张国纪的女儿,是被他收养的一个在逃杀人犯的女儿,她的父亲实际上是江洋大盗孙二。
天启听说事关张皇后,不可轻视,便把奏折接过来细细阅读,看了两三遍才放下,问魏忠贤:“你以为这些是事实吗?”
魏忠贤说:“从奏折中看,证据确凿,如果不处理,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。”
天启帝又思量片刻,缓缓地道:“让国丈罚俸两年,回家赋闲去吧。”
没有提及张皇后半句。一日夫妻百日恩,张皇后对他如何,他还是心里有数的。
魏忠贤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,他处心积虑想把张皇后干掉,结果还是没有成功,以后恐怕是没有机会了。他和客氏让爪牙们从外地找来的那名孕妇,昨天临盆诞下一个女孩,让他大失所望,狸猫计划彻底失败,随便找了个人家送了出去。今天让顺天府丞上书想给最后一击,也没能如愿。
高尚者总觉得自己不够高尚,卑鄙者总觉得自己不够卑鄙。他恐怕是忘了他如何和张皇后结的怨仇。张皇后是在天启元年,与天启举行的大婚。姓张,名嫣,字祖娥,小名宝珠,是河南祥符县清生张国纪的女儿。人长的丰姿绰约,美色天成,又知书达理,深明大义,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聪明睿智的好皇后。
小夫妻两人在婚后初期很是恩爱,天启当年四月便正式册封她为正宫皇后。可是这天启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,每天只知道玩乐,做木匠活,从来不问朝政,后来又宠信魏忠贤和乳母客氏。
张皇后对魏忠贤这些人横行霸道、扰乱朝政的恶行很是不满,常常借夫妻二人单独相处的时候相机劝诫,可是天启总是听不进去。于是两人之间逐步的有了一些生分。
这张皇后很有心计,对国家的大事也有自己的主见,她对客氏的许多做法十分的不满。多次想召客氏到宫中,趁机除掉她。客氏似乎对张皇后也已有了疑心,时时处处对张皇后提防戒备。客氏因为是天启皇帝的乳母,一手把他带大,常以天启的母亲自居,时常在宫内大耍威风,根本不把嫔妃看在眼里,对张皇后也是如此。对于客氏的横暴,张皇后非常反感,她曾当面斥责客氏,因此,客氏、魏忠贤与张后结下冤仇,必欲铲除而后快。
天启三年的时候,张皇后怀孕了,客氏心想机会来了,便将张皇后宫中的下人一律换成她的心腹,在侍候张氏的时后粗手粗脚。终于有一天,一个宫女给张氏捶背的时候故意用劲过猛,结果造成张皇后流产。这才结下了不死不休的仇。
天启休息了一会,让魏忠贤传黄立极等内阁四人觐见。
朝廷中文武百官们对天启的病情忧心忡忡,不知道事情会朝哪个方向发展,都在担心弄不好又是一场腥风血雨。
内阁四人更是担心,一直在皇宫外面的值阁中等候圣命,听到宣他们觐见,不多时就赶过来了。
黄立极四人进来叩头,恭请圣安,说:“臣等叩见万岁,愿皇上早日圣体康复。”
天启微微点头,说:“起来吧,把你们叫来,是有个事情想给你们说说。”
“臣等恭听圣训。”
天启说:“朕登极以来,操持朝政,颇有不逮,幸亏有大伴魏忠贤一旁出谋划策,才不至于出大错,虽说大明在我的手里没有中兴,却也算是守业有成。我也知道,朝臣和天下百姓对大伴褒贬不一,那是他们不了解他,你们说哪一次朝廷用兵没有饷银的时候,不是魏忠贤出来解决的难题,他才是朕的肱股之臣。
朕的身体,朕心里有数,朕就怕有个什么万一,所以先给你们交待几句,万一出了什么事情,你们要从中扶持他,成为他的左膀右臂,辅佐我大明朝廷。”
“臣等遵旨。”
黄立极四人互相对视了一眼,面面相觑,又急忙底下了头。李国普不是魏忠贤一派的,心想:“这天下人恐怕就你一个让你这么看重他了”。
他们又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皇上这是在托孤吗?
托孤托一个太监?!
喜欢明末雄起请大家收藏:(m.feisuxsw.com)明末雄起飞速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